新聞的起點
三位於八十年代畢業的新傳人,在傳媒行業耕耘至今。四十年過去,盧永雄、蕭世和、盧覺麟早已由記者躋身管理層,但人人都曾經是新人,他們一開始是怎樣學做新聞?
對新傳人來說,實習是重要一環。《巴士的報》社長盧永雄憶述本科期間在報館實習,編輯要他訪問時任銀行公會主席、匯豐銀行大班沈弼,但沒有其聯絡方法,提議他致電總機。他即管一試,但「其實不期望找到他」,結果竟然接通,訪問做了四天獨家頭版。儘管成功原因無法確認,但經歷深印心中,「不要覺得不可能,做新聞要打開自己的想像空間,嘗試不同方式。」
《AM730》社長盧覺麟也是在本科獲得報館實習機會,從而發現自己對新聞行業的興趣,「當時採訪、做突發、報導記者會,對大學生來說很新鮮,見到最前線發生的東西,近距離聽到高官或者專業人士跟你說話,是很好的經驗。」
TVB商務營運總經理蕭世和談起昔日記者生涯,仍然津津有味。初出茅廬之時,他試過報導股東大會期間,目擊主席被踢走,一開始不知所為何事,但覺親眼目睹戲劇性場面相當吸引;隨著年資增加,逐漸意識到傳媒的作用:「本科時老師說,傳媒是行政、立法、司法外的第四權,當我工作時也發現,傳媒某程度上確實監察到一些社會狀況。」
時光荏苒,三人經歷行業變遷,始終記得本科學到的新聞原則。盧覺麟相信,即使自媒體興起,傳媒仍能發揮作用:「始終傳媒經事實查核才刊登,可信程度高些。」「技術和知識都可以再學,但求真態度是在學院培養的,對追求事實真相有份動力。」
盧永雄憶述本科所學:「當時老師說,做新聞要客觀公正,你是發掘和報導的人,要鋪陳正反觀點,然後才說自己的觀點。」
蕭世和說,他在本科學會真實、公平等新聞理念,「新聞的尺度和價值觀念,意義遠超過一個學科,我覺得這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
簡介:
盧永雄,1985年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本科畢業, 2002年出任星島新聞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2005至2013年兼任集團行政總裁,2013年起擔任《巴士的報》社長。
蕭世和,1985年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本科畢業,2013年擔任星島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行政總裁,2021年起任職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商務營運)。
盧覺麟,1986年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本科畢業,2002年出任香港《都市日報》總編輯,現為《AM730》執行董事兼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