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故事的人

王婉霖在中學經歷過一段心情極低落的時期:不想面對現實,於是看了一部部中外電影,當中一些故事治癒了她,「所以我很想投身創作,以此影響他人。」

她立志做編劇,入讀新傳後與同學一次次拍攝、度橋、剪片,「急速成長了很多」;又協助師兄姐拍攝鮮浪潮等項目,在他們介紹下累積工作網絡,現為自由身編劇、電影副導演,同時以執導廣告、節目撰稿等商業項目「養活理想」。她坦言這行危機感和焦慮很大,「我認識的這代創作者,大多以兩個方向為目標:或得獎、去影展,或幫老闆賺錢。假如兩者都做不到,你就是沒有價值的人,不會有下部作品。」

「現在的環境其實對他們很不公平。」陳慶嘉入行正值香港流行文化的黃金時代,契機是新傳三年班,如廁時遇到師兄介紹他兼職寫廣播劇,自此口耳相傳,編劇工作不絕,「那時候電影業很好,八十年代很需要劇本。」他入行逾四十年,創作的電影多不勝數,形容寫劇本是他的「興趣」,「創作是令我很開心的過程,就像脫離了現實中的自己,還可以主宰筆下的世界。」

時代不同,創作者面對的挑戰各異,但同樣有失落的時候。王婉霖坦言有時會感到灰心,甚至想過轉行,除了因為待遇「難以養家」,作品能否面世講求天時地利人和,「作為編劇,控制到的事很少,為什麼要奮鬥下去呢?」但她想到那些年的自己,又咬緊牙關繼續,「從小到大看了這麼多港產片,我覺得香港很有魅力,很想將我眼中的香港呈現出來。」

陳慶嘉則分享自己頗滿意有份編劇的《江湖告急》,惟電影在港反應冷淡。他笑說:「當時見觀眾都笑得幾開心吖,但就是票房不高。」最後因杜琪峯一句話而釋懷:「好電影會留下來的。」

現時他在大學任教電影編劇,也為新導演的電影擔任監製,望為行業培育下一代。他笑言當年儘管「經常走堂」、「差點畢不了業」,但記得本科老師講過,大學並非職業培訓,著重的不是裝備技能,而是教育新聞準則和信念,將來成為決策者時,以此帶領傳媒機構向前。這番話於他畢生受用,如今他教學生要有「思考的高度」,「你要當自己是作家,而非為導演服務,當你寫得到,你甚至有機會執導。你是表達訊息的人,看事情要有高度。」

簡介:
陳慶嘉,1981年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本科畢業,憑《三人世界》、《野獸刑警》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現身兼電影監製、導演、編劇,並於新傳教授「劇本寫作」科目。

王婉霖,2018年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畢業,現為自由身編劇,作品包括《季前賽》、《下流上車族》等。

聯絡我們
更換另一個 captcha txt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