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特約記者余頴彤(四年級本科學生)

葉菁華(Francis),1989年新傳本科畢業。畢業後於香港電台新聞部任職記者,3年後決定轉換人生跑道,投身神學教育工作,並於今年8月1日上任成為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

大學期間信仰受衝擊 漸萌生對神學的興趣 

葉菁華回想在大學一年級時,該屆新傳同學出版班刊,並讓同學自由投稿。自中一開始參加教會的他,一直很想跟別人分享信仰,故在班刊裡以筆名連載了多篇文章,向同學講解基督信仰。但一篇由同學所寫的回應文章,駁斥了他所有論點和論據,文中對聖經及基督教的批判更令當時的他覺得「完全無能為力、無法反擊,覺得自己很弱。」

信仰受到衝擊的葉菁華,於二年級時選修了一科神學,一讀便覺得「嘩,咁正嘅!」他形容,這一科讓他發現原有的信仰問題,可以用新的思考方式來解答。而當時的神學老師沈宣仁教授在學期論文評語中對他說了一句:「你都應該讀神學」。這句話一直放在了他心裡。

葉菁華對神學的興趣並沒有因離開校園而減退,他憶述在任職記者期間,只要是需要等待「扑咪」做採訪,他就會拿神學書出來看。

由新聞界走到神學教育 盼將神學與社會結連 

作為基督徒,葉菁華自小被教導要在生命中服侍上帝,要發揮自己的才能至最好。3年的記者經驗讓他更了解自己的專長和弱點,加上對生命、人性有更深刻的體會,他決定離開自己喜愛的新聞界,進修神學。

3年的記者生涯中,葉菁華有過不少讓他反思信仰、思考神學的經歷。他說,曾有被訪者一直與他有聯絡,卻突然在毫無徵兆下離世。生命的無常讓他意識到人並不能真正掌控生命。此外,當看到不少有權勢的人在咪前咪後判若兩人時,葉對於媒體下的「真相」有所思考,也令他體會到基督教所說的人性的含混。

更重要的是,他對自己的性格和能力有更深入的了解。葉菁華笑言自己寫作慢,對於很快要交稿的模式並不擅長。加上他亦非一個很容易與人熟絡的人,以致他相信記者一職並非最能發揮他才能的工作。在尋問其他人以及上帝後,他在1992年決定報讀神道學碩士課程,及後於2004年獲哈佛神學院頒授神學博士。

由讀神學至現在教神學、做研究,葉菁華的興趣都是「神學與社會」。原因是他自中學起因參與辯論比賽,已對社會問題感興趣,以至在大學主修新聞與傳播學,亦希望第一手接觸各類社會議題。受到神學課的啟發,他希望串連基督信仰與社會現況,研究活在不同人身上的lived theology,將自己對社會的觸覺和關心貢獻在神學領域。

2005年起於崇基神學院任教至今,其任教的科目範圍主要是系統神學及基督教與社會,同時亦會教授個別神學家的思想。其中一科「基督教與社會變遷」,內容分析現代社會的多個面向及基督宗教回應現代社會的不同嘗試。當年雨傘運動後,他便著手研究教會裡的祈禱和講道,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和立場回應當前社會問題。

政治大氣候下未感太大壓力 冀讓更多人接觸神學

在目前的政治風波中,社會各界皆面對不同形式的恐懼和壓力,宗教界、教育界也不例外。作為新任神學院院長,葉菁華對未來雖有顧慮但仍保持積極態度,最希望做到的就是讓更多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接受神學教育。

在連串政治事件下,葉菁華形容社會處於「過敏」狀態,人與人之間很容易因一點小事便在臉書上互相攻擊、批判。但他覺得,有不少教牧、信徒從中察覺到社會與信仰有著密切關係,這是一個awakening、一個好的現象。

問及反修例運動和國安法實施後的影響,葉菁華指由於身處大學,相信仍可享有一定程度的學術自由、思想自由,故暫時無需過分擔心。他相信一些基督教信仰的大原則仍可宣講,例如對弱勢及社會公義的關注。但他坦言,自己比以往更為謹慎,以免觸碰地雷。

談到未來的計劃,他指在網上授課的技術越趨成熟下,希望能夠發揮神學院的優勢,服務更多的人。在他的構想中,神學院可利用網上課堂,讓各地的華人教會和基督徒以遙距方式接受神學教育。同時,或可讓世界各地的人對中國基督教有更深入的了解。

葉菁華簡介

聯絡我們
更換另一個 captcha txt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