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兒子與《大學線》一起成長

撰文:姚霞老師(1983年畢業) 1995年 創辦《大學線》

201502yiu

姚霞與兩名寶貝兒子。左邊正是與《大學線》同年出生的小兒子。

去年8月收到陳惜姿老師的電郵,說《大學線》今年創刊20周年,學院打算舉辦慶祝晚宴,問我有沒有興趣回港參加,學院會提供免費機票。20年?這麼快便20年?我幾乎不敢或不想相信時間過得這麼快。

Emily(翁愛明) 在Facebook詢問有沒有同學在1995年,即《大學線》創刊那年出生。相信今年就讀大學二年級的同學絕大部分都是在這年出生的,我的小兒子也是其中之一。而第一年擔任《大學線》編輯和記者的學生,都已步入中年了。

20 年看似很長,但又恍如昨日。小兒子於1995年7月27日出生。我懷著他參加應聘面試的時候,時任院長陳韜文教授告訴我創辦《大學線》的構思。獲取錄後,雖未正式上班,腹大便便的我已與Emily和當年多位升讀2年級的同學如陳廣慧、陳兆坤、李潔玲、李賢哲等等展開籌辦刊物的工作。還記得蘇鑰機教授和我們一起「腦震盪」,討論各個欄目的名稱和創刊號的專題。

根據當年的編制,2年級同學擔任編輯。這班編輯在一年級時都當過《新沙田》(《大學線》前身)記者,渴望把實習刊物變革,從區報擴展至題材廣泛和內容豐富的雜誌。他們無論在找題材或排版方面都很認真和投入,對記者的要求也很嚴格。

創刊初期,不少編輯以電腦房為家,通宵達旦排版。由於我們採用的排版系統不穩定,加上同學掌握排版技術還未純熟,導致已經排好的版面經常無故消失,同學們欲哭無淚。

《大學線》是新傳學院的學生實習刊物,即使你沒有打算當記者,但參與《大學線》的工作是必須的。無可否認,《大學線》提供了一個場地給同學試煉。記得方東昇當編輯的一期,提出要做夜總會沒落的題材。他和記者就在情人節那天到夜總會採訪!曾蔭培當上警務處處長那一年,編輯提出專訪他和他的兄長曾蔭權;專訪當年天主教陳日君樞機的記者,在苦纏他多天後終於獲他首肯接受訪問;家長質疑我們在沙士肆虐期間派記者到威爾斯醫院採訪……

在去年的雨傘運動中,《大學線》的記者也走在最前線,嘗過催淚彈和胡椒噴霧的苦頭,作出一系列深入的報道。透過Emily在Facebook的分享,我看到同學的出色表現和專業精神。

我於《大學線》9周年的時候退了下來,並於兩年後回流加拿大。離港時,《大學線》11歲,同齡的小兒才剛讀完小學5年級,今年的他已經是20歲的小伙子,就讀大學二年級,而《大學線》也在陳惜姿老師的領導下茁壯成長,內容更充實和多樣化。

很高興學院請我回來參加《大學線》創刊20周年晚宴,期待5月份回港與你們一起慶祝。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大學線》由孕育至誕生,Emily一直參與其中,並協助它成長和壯大,她才是真正的《大學線》之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