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梁韻姿 淺談基督城的年輕人

梁韻姿 (2008年本科畢業,2011年哲學碩士畢業)   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媒體與傳播系講師

大教堂是基督城的象徵,卻在地震中嚴重損毀,到底要拆卸還是保留,現時社會還是沒有達成共識,可能要留待年輕一代在未來決定了

大教堂是基督城的地標,卻在地震中嚴重損毀,六年來社會上一直在爭論到底要拆卸還是保留,今年九月聖公會終於決定修復大教堂,預計將耗資近6億港元

「歡迎來到地圖上接近地底的國度!」記得某次參加國際學生迎新活動時,來自台灣的負責人跟在場所有國際學生笑說,接著她補充,新西蘭的朋友一定會說,這就是你們來自北半球的人的偏見。確實我們很少會想,為甚麼地圖上北半球一定在上端而南半球一定在下端呢?來到新西蘭的基督城教學不算久,也才剛開始了解這邊的年輕人,卻深感在不同的環境下,很多事情值得我們重新思考。

比如我讓學生做期末作業,要他們設計一個宣傳運動,題目由他們決定;透過這份作業,我認識到一些新西蘭年輕人關注的議題。說到自然災害,香港的年輕人大概會想起颱風下可以放假、看電影、唱K,然而基督城在2011年遭遇一場黎克特制六點三級的淺層地震,今年初又發生一場嚴重山火,自然災害是很嚴肅的關注點。住在受地震影響地區的學生以宣傳重建諮詢計劃為題,希望鼓勵地區人士在諮詢期積極發表意見,拍短片、做海報、設立facebook頁面,因為議題切身,往往比作業要求做得更多更深入。

也有很多香港朋友以為新西蘭自然環境優美,年輕人生活都非常快樂,但事實上不少學生都從郊區遠道來城市上學,必須獨自承受生活和學習壓力(更可能要自己負責生活費),加上地震後的基督城百業待興,年輕人可消遣的好去處不多,本地年輕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和高企的濫藥比率,自然也是學生們關注的議題。不少學生都提出舉辦更多適合年輕人參與的活動,讓年輕人紓緩壓力。

不過有時跟新西蘭的大學生聊天,卻又發現,其實年輕人們的想法還是有很多共通點。這邊跟香港不一樣的是補習風氣不盛行,大學生沒有家庭補習這財路,只能到處打工賺錢,當兩三份兼職是平常事。然而即使有能靠兼職養活自己的學生,在畢業時仍會向我表示迷惘和恐懼,大學畢業時在社會尋找出路的徬徨,倒可能是世界大同的必經之路呢。

梁韻姿簡介

近海的New Brighton區擁有漂亮的海岸綫和著名的碼頭,卻也是六年前地震其中一個受重創的區域,成長於這區的學生都很想為重建社區出一分力。

近海的New Brighton區擁有漂亮的海岸綫和著名的碼頭,卻也是六年前地震其中一個受重創的區域,成長於這區的學生都很想為重建社區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