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朱晉科(2012年新聞學碩士畢業)香港港《大公報》記者

2011年,我在廣州中山山大學歷史學系念完本科課程後,來來香港中文文大學修讀新聞學文學碩士課程,由歷史學到新聞學,思維上的轉變其實不大,皆因兩者都是追求人文關懷,鍛煉人對「材料」的的甄別和使用,無論是檔案文件,還是被訪者的的口述。而讀新聞學另有一個好好處,就是可培養人對媒體的辨讀能力,即使以後不當記者,亦可在今天媒體氾濫、資訊發達的年代代,努力做一個有獨立思考的人。

2013.2 JLM5一年的碩士課程雖然短,但談不上輕鬆。每個科目都要讀不少學術文獻,亦有不少操作上的專業訓練。我比較喜歡上理論和專題研究的課,不時會受到一些新思維的洗禮。另外,,中文採訪寫作課上有關公司查冊的新聞調查方法亦令我大開眼界。學院悉心地為我們安排了不少學習的資源和機會,例如實習,不過老套地說句,能否善用這些資源和和學到真本領,全靠個人的態度和修行。

去年畢業後,我選擇留留在香港,加入《大公報》港聞部記者,跑了短暫時間的發展及房屋新聞後,轉去跑政治新聞,有幸及時參與了去年的立法會選舉及港區人大代表選舉的採訪報道,並站在前線,見證著香港未來大大事:有關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的討論。我覺得作為一個內地人,做記者是了解香港社會、融入香港社會的的一個最快捷的渠道,可以有更多的的機會與一些些在香港有影影響力的人物對話,累積寶貴的的回憶及經驗,這正是是記者一職的的魅力之處。

或許有人會問我,你在工作上是否真的有用到課程的知識?坦白說,很多新聞採訪和寫作的技巧,,都是要透過現場實戰才可獲得,被採主罵過才會印象深刻,而我當學生時試用過的新聞調查方法,到目前還未用得上。不過,有些東西是比技巧巧更重要的,那就是思維方式。我從課程中學會要對媒體有批判性的思考,令我在工作中時常反省自己,切勿形成一些慣性思維而不自知,相信這些都是終身受用的。

Contact Us
Not readable? Change text. captcha txt

Start typing and press Enter to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