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鄭梓冲 任梁耀忠助理 親歷政治風波 

撰文:鄭梓冲(2016年畢業)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記者

曾任立法會議員梁耀忠辦事處/議員助理

從小到大,我雖然不討厭政治,亦會留意不同政治議題,但自知性格不適合波雲詭譎的政界,從未想過會踏入政治圈子。不過,去年剛畢業後不久,我第一份全職工作卻為當時參選立法會超級區議員的「街工」梁耀忠做文宣工作,在選舉勝出後,我成為他的立法會議員助理。

加入選舉團隊 應對假新聞風波

報道選舉的機會將來還有,但作為競選團隊參與選舉的機會卻很難求,初出茅廬的我就是抱著這個心態,一隻腳踏進了政圈。幸而,「街工」亦非離地的政治組織,多年來切切實實地在社區服務市民。雨傘運動以後,很多傘兵表示要在社區深耕,「街工」卻早已一直在默默耕耘。深耕細作需要不少資源,能夠全心全意處理選舉工作的同事自然不多,卻令我這個新丁得到很多機會。管理梁議員的Facebook專頁、撰寫參選宣言及政綱、構思宣傳文稿、聯絡傳媒、回應民間團體的訴求、準備選舉論壇等各項工作,我都有機會學習及參與,眼界得以大開。

從6月入職起,3個月的選舉工作看似繁重,卻也談不上非常辛苦。一路走來,梁議員的選情都頗為平穩,卻在投票當日發生了一場小風波。當不少人質疑假新聞影響去年尾的美國大選時,在9月4日的香港立法會選舉投票日,一單梁耀忠退選的假消息亦於網上流傳,甚至有不少人收到相關的電話訊息。

記得當日,我陪同梁議員在港九新界多區拉票,即時上載拉票情況到Facebook專頁,同時保持與傳媒溝通。約在中午12時,一位同事傳給我一張梁耀忠宣布「棄選」的假圖。我馬上站在大街上撰寫聲明,和其他同事協調舉行記招澄清,而梁議員亦進行了相信是他人生第一次的Facebook Live,以正視聽。美國的假新聞也許真的扭轉了勝負,但幸好,梁耀忠棄選的消息騙不了香港的聰明選民,我更收到本來要投給另一位候選人的朋友表示,因為假消息而要轉投梁議員,真是「禍兮福所倚」。

梁耀忠當選超級區議員,鄭梓冲(右二)一同上台合照。

梁耀忠當選超級區議員,鄭梓冲(右二)一同上台合照。

進入立法會 親歷政治風波

梁議員成功連任後,我除了繼續原有的傳媒聯絡及Facebook管理外,亦開始參與議會工作。過去半年的議會工作,難忘的事很多,感受亦很複雜,難以一一盡錄。

處身政圈,很容易就會經歷人生的大起大落。昨日是聖人,今天可以是罪人。9月時,我還為梁議員勝選而高興,又迎來不少支持者的祝賀。當月,吳克儉局長誤稱梁耀忠在教育界當選的議員,該則Facebook帖文更引廣泛關注及討論。但上任一個月,梁議員的「主席風波」卻令他及「街工」整個團隊受盡萬人指責,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政治的殘酷。是非對錯此刻不願多談,反是我現在回想當初,仍有很多做得不足的地方。在主席選舉以前,我知道梁議員會擔任選舉主持,卻一直未有洞悉當中的危機。在梁議員辭任主持一刻,我亦未察覺到可能發生的嚴重後果,反應緩慢。以至到事態惡化後,我仍是欠缺危機管理的意識,對著萬千劣評,腦袋一片空白。即使到了今天,我偶然仍會想,如果歷史可以重來,即使梁議員作出同樣的決定,怎樣可以將負面影響減至最低。不過,歷史沒有如果。

議會制度扭曲 改變亟需毅力

唾罵過後,「街工」協助基層、弱勢的工作依舊不變。我亦繼續在立法會協助梁議員撰寫質詢、議案、講稿等等。短短半年,也見證到了議會的無奈。當社會出現問題,議員提出質詢,官員總是官腔回答,及後議員提出解決建議,但議會制度扭曲,民意無法在議會完全反映,只要政府不同意,再好的建議都會被否決,然後就是不了了之,情況不斷循環,問題依舊都在。

縱然今天香港的畸形議會欠缺作為,但仍需一眾有心人繼續堅守。今年1月,梁議員提出「爭取手語成為官方語言」的議案,我亦有參與其中。議案被否決後,推動手語的工作未有停止,各個關注團體繼續聯同梁議員會見不同官員,一點一點地推動改變。

今年3月,我辭去議員助理一職,離開了立法會,投身記者工作。。但這不足一年的經歷,必定銘記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