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歸檔: 2014-No.2

痛失良朋 李婉儀校友主懷安息

1996年新傳系畢業班同學李婉儀(Maggie)於2014年7月24日清晨因癌病離世。

那夜凌晨,我們在遮打道等待黎明

江穎怡(2012年本科畢業)
511個佔領者,在主流媒體報道中,他們是面目模糊的。我一直站在台前,警員把示威者抬上旅遊巴前,一個個示威者高喊自己全名,讓義工記下找律師幫忙,部分人連名字的寫法也叫出來。採訪遊行集會,人群經常成為一組數字,他們被統稱為「示威/集會人士」,有時候訪問後也未必會註明姓甚名誰,這些習慣令我們和觀眾都傾向把他們量化,忽略了背後的故事,只剩下「78萬」「51萬」「511」等數字。

新老師介紹:黃嘉輝 廣告人的操守

(特約記者:李凱怡)
曾在智威湯遜、奧美、麥肯光明等多間著名國際廣告公司擔任要職。現重返校園。眼見香港廣告業的變化,現為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專業顧問的黃嘉輝說,他記得一九九八年在香港推出的廣告,梁家輝的一句「新鮮自有新觀點」,把生力啤在香港設廠連繫到新鮮,把老牌子重新包裝,到在內地推出廣告時,改以踢足球為題,劉德華的倒掛金鉤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這就像他在香港出發,跑遍中國及亞洲其他地方,面對來自五湖四海的客戶,使出渾身解數。

林小琪:助國內品牌衝出國際 香港團隊仍有優勢

林小琪(90年本科畢業,現為盛世長城國際廣告公司南中國區首席創意官兼董事合夥人)(特約記者:李凱怡)
近年中國廣告市場不斷擴展,不少國際廣告公司把公司重心遷移到內地,但林小琪相信香港在大中華市場中仍然有一定的影響力。以她的公司客戶為例,在國內首屈一指的品牌,若想變得國際化,會指定採用香港創作團隊為核心,配合內地的服務團隊。她希望能在香港集合一些創意人才, 服務對象和影響力則可以衝出香港。

香港情濃 鍾振傑

鍾振傑(08年本科畢業)(特約記者:李凱怡)
畢業後投身廣告界,幾年前成立「秘遊香港」,開始在工餘時間組團帶本地人及遊客到香港一些遊客罕至的地方遊覽。後來發現需求大,毅然辭職與朋友全職帶團。一年後遇上投資者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和資深傳媒人曾錦強 ,將「秘遊香港」變成廣告公司,一邊做廣告,一邊帶人認識香港。

從政治記者到政策研究 潘淑麗

潘淑麗(07年畢業,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政策倡議專員)(特約記者:李凱怡)
「有很多東西都很好,例如沒有人說保育不好,沒有人說減碳排放不好,但這些好的政策,可以如何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和認同,最後真的可以作出改變呢?中間就會有人做一些游說的工作。」潘淑麗畢業後投身報業,成為政治記者;在前線跑了幾年,又在政黨工作了一段時間, 發現香港缺乏長遠的政策研究,兩年前遠赴英國雪菲爾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修讀碩士,主修國際政策,回港後加入世界自然基金會,成為政策倡議專員。

我要做老闆:開發會員管理系統

許瑋琦 (97年本科畢業,三孩之母)
2008年正值經濟泡沫爆破,百業蕭條,我和外子徐少驊就看準這個時機,積極發展我們的「客戶關係管理」(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業務,我們憑著對CRM這方面的認知,極速開發了一套針對零售及服務業的會員管理系統,讓企業更輕易掌握顧客的喜好及消費模式,辨識及回饋他們的VIP客戶。

美國尋校友記

莊曉陽(2001本科畢業)
剛過去的四月,太太要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及加州柏克萊大學藝術館工幹。我也趁機會赴美,她做學術研究,我享受一個跑步假期,參加東岸的波士頓馬拉松及西岸的加州Big Sur馬拉松。出發前的一個多月,我在Facebook問了一句:「Any friend living or working at New York?」等一會後已有人留言,留言者是同屆的同學Tom Ho。若不是她留言,我還不知道她已到了紐約工作!

讓樹木來當主角

李偉圖(01年本科畢業,Waitography Studio 創辦人)
我相信一個城市的樹木,除了有降溫、淨化空氣、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還盛載著一個城市的回憶,背後理應有更深層的歷史意義,以及與當地居民或生物的連繫。我們常因發展而隨意砍伐樹木,除了以樹林為家的一眾生物頓失依靠,我們的回憶也被連根拔起,於是便興起拍照的念頭,希望展示城市和樹木共生的可能。

來自張佬的你——校友相識十周年聚會

梁柏儀、譚嘉恒(07年本科畢業)
人生有多少個十年!十年間,特首由董建華變成梁振英;十年間,中大由四個變成九個書院;十年間,張佬院長由擅長Media Massage的「少男」變成似學生多過似院長的Anthony;十年間,人文館已經幾十次翻新;十年間,你我他都可能已轉過好多份工/好多個男女朋友/好多部手機/好多次人生目標。

陳韜文教授當選國際傳播學會院士

陳韜文教授日前當選國際傳播學會院士(ICA Fellow),授獎儀式於2014年5月24日在美國西雅圖國際傳播學會年會上舉行。國際傳播學會是全球最具聲望的傳播學者組織,僅有極少數為傳播學研究作出卓越貢獻的學者獲選院士。陳韜文教授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人傳播學者。這不僅是陳教授個人的學術榮譽,亦是全球華人傳播學史上里程碑式的成就。

李淼探討中港矛盾 奪最佳學生論文獎

來自廣西的李淼(2011年本科畢業,14年哲學碩士畢業),現於港鐵公司事務部工作。
他的論文《Pluralistic Ignorance in Sino-Hong Kong Conflicts: The Perception of Chinese Mainland People Living in Hong Kong》,榮獲2014年度「美國新聞與大眾傳播教育協會」(AEJMC)最佳學生論文獎 (Minorities and Communication Division)。

譚蕙芸老師在「第十八屆人權新聞獎」中奪獎

本院譚蕙芸老師在「第十八屆人權新聞獎」中奪得「中文特寫優異獎 」,得獎作品名為《佔領中環對談系列》,該新聞獎由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香港外國記者會及香港記者協會聯合舉辦。此人權新聞獎是亞洲區首創,在區內認受性甚高。

舊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