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歸檔: 2014-No.3

當記者看到「速離否則開槍」的旗幟

劉錦輝 (2011年畢業)  有線新聞記者
示威者原本驚恐地爭相調頭走,聞言散開兩旁讓出一條路,我和兩名同事隨即逆著人潮向前進,赫然看見不遠處有一隊約二十人的防暴隊,個個戴上頭盔、防毒面罩、腰掛長槍,手拿盾牌,揮舞著警棍向前推進,其中一名警員舉起一面橙色大旗,正面寫著的六隻黑色大字「速離否則開槍」,比催淚氣體更觸目驚心。

生而見證

鄭佳麗(本科三年級學生)
生於這個時代,我不知道是不幸,抑或幸運。不幸的是,我們竟然要花如此大的力氣去爭取一些基本權利,爭取民主、自由;然而,身為一個新聞系學生,不,身為一個香港人,可以親身見證大時代,命中注定,是幸運的事。

罷課後,我跑了人生第一單突發

蔡嘉南(本科三年級學生)
動筆之時正值10月10日,雨傘運動已來到第13天,連帶這場革命之前的罷課運動,這幾個星期,我和許多香港人一樣,都經歷了許多人生的「第一次」。大專生罷課和雨傘運動都沒有早一步,沒有晚一步,就在我大學生涯的最後一年接連發生。除了以學生的身份參與其中,這次我更是一個記者。由罷課時在中大和添馬公園採訪,到遊走於金鐘、銅鑼灣和旺角,每一天都是前所未見的挑戰。

深宵編輯室

賴偉家(2003本科畢業) 明報副採訪主任(港聞)
佔領行動與過去七一遊行式的示威有明顯分別,從行動上示威者選擇通宵留守,多次與警方發生衝突;行動背後亦牽涉本地和中央政府的政治角力,甚至惹來國際關注,傳媒如果要全面報道事件,實在要全方位動用編輯室所有人力物力協調才能做出成績。過去數周,不少前線記者不眠不休努力為讀者帶來第一身報道,過程中不少經驗值得分享。

新媒體中的言論自由 徐洛文教授專訪

徐樂文教授形容,大學教學研究與擔任Google公司的前線工作,猶如「識食」同「識煮」的關係。不論在大學任教,還是較早時在美國修讀博士課程期間,他主要研究互聯網、新媒體的全球化政策,當時的論文大多從批判角度入手,是「評價菜式」。但加入Google工作,他便要「親自下廚」,通過游說工作,改變一國政策。

新傳的台灣老師 羅文輝教授專訪

正式任教中大新傳學院之前,羅文輝教授曾在中大擔任客座教師兩次。第一次在1989年,他說:「第一次是一個偶然的機會,由政大老師推薦,在中大任教半年,那時候已經很喜歡中大的環境。以後又和中大的老師合作,進行兩岸三地新聞工作者的比較研究。」到2003年,中大新傳學院又再邀請羅教授擔任訪問學人,參與半年的教研工作。

新傳的台灣老師 黃懿慧教授專訪

黃懿慧教授的研究領域為傳播與溝通管理、公共關係管理、危機管理、衝突與談判,以及跨文化關係研究等。她在大學本科唸的並非傳播或新聞,而是英文系,但到大四的時候就決定研究公關:「研究公關只因兩個字:好玩,公關研究與整個社會脈搏緊緊扣連在一起,不過公關研究的挑戰與日俱增,原來的公關理論在新環境可能受到挑戰,例如西方的理論去到中國,它們的預測力或解釋力變得相當有限。」

新傳的台灣老師 陳萱庭助理教授專訪

陳萱庭教授從事政治傳播與新媒體的研究,從她的經歷或許找到跑新聞與做研究的相似之處。「我對人很有興趣,尤其是媒體如何影響人,或是人如何選擇訊息。我們不只是被動接受訊息,而是主動選擇訊息。我現在研究『選擇性接受』,人也許不太願意接觸跟我們意見相反的訊息,而多接觸意見相近的,我正是研究人們基於甚麼原因選擇訊息。如果我們只聽一方之言,態度或許變得極端。如果我們可以聽取別人的意見,對於公民社會有一定幫助。」

哈筱盈獲選為新聞與大眾傳播學刊主編

哈筱盈(新聞’86, 研究傳播’88)美國博林格林州立大學(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 電信系教授,獲選為新聞與大眾傳播學刊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主編。該刊為大眾傳播教育協會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會刊,為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大眾傳播學刊。她於十月一日履新。她亦將卸任系主任之職。

沒有炮火的戰地 進入伊波拉疫區

撰文:李璧君(2001年本科畢業)
今年三月西非國家畿內亞最先爆發伊波拉,無國界醫生作為少數具治療伊波拉病人臨床經驗的救援組織,當時已隨即在當地展開緊急救援項目,並多次向國際社會發出警號,指今次疫情涉及地域之廣乃史無前例,但直至七月底有美國醫護人員在利比里亞感染了,這次爆發才成為全球焦點,我們的救援項目因而成為傳媒採訪焦點之一,故此需要有人協助處理來自世界各地排山倒海的傳媒訪問、拍攝邀請。當知道塞拉利昂的項目有這空缺,難得自己的一點專長能夠幫得上忙,沒怎麼猶豫便自動請纓了。不足48小時後,我便匆匆趕往機場。

關於《主場》和我

撰文:楊天帥(2007年本科畢業)
我二零一零年《信報》文化版,一共做了三年,恰恰是一般打工仔應該要轉轉工的時間。從二零一三年四月數到二零一四年七月,全職投身《主場》新聞,才不過一年零三個月而已。本來以為在《主場》新聞還要逗留更久的,當然人生的事很難說。

校園學報新聞獎  Varsity榮獲多個獎項

本院的同學在2013-14校園學報新聞獎贏得多個獎項,其中Varsity是大贏家,奪十七個獎,大學線奪六個獎,總共二十三個獎,獎金總值六萬一千元。

本院本科生勇奪「2014 TVB 大專紀實短片比賽」優異獎

本院四位三年級本科生及一位副修生於「2014 TVB 大專紀實短片比賽」中勇奪優異獎,短片主題是「我們去奧運」。得獎者分別是黃頴恩、黃翠儀、鄭佳麗、吳煒豪及徐凱鳴同學。所有得獎作品已於九月二十一及二十八日,於無綫電視翡翠台特別節目中播出。

舊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