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嘉寶 (2005年本科畢業)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項目經理
去年九月,我與六位中大醫學院的教授及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的教職員,應邀前往朝鮮(北韓)首都平壤,出席當地國際科技圖書展,及為當地政府官員舉辦有關氣候變化、災害及公共衛生的培訓,展開不少旁人期盼的「揭開神秘面紗之旅」。老實說,現今以個人名義前往朝鮮旅遊並不困難,旅遊分享文章氾濫;但難得的是,一行七人中,有三人是新傳學院的校友,包括黃智誠 (1994年本科畢業)、陳廣慧 (1997年本科畢業)和我,三個跑過新聞的人在平壤,來一趟有限度的事實核查。
抵達平壤機場,我和智誠(我倆比其餘代表先抵達平壤,為書展作準備)已準備呈上手提電話、電腦給當地關員檢查,由於倚重搜查、目測行李的關係,每名旅客也要等上一段時間。我看到前面旅客被「充公」兩大瓶南韓生產的蜂蜜柚子茶;另一人則被充公各式各樣的歐美雜誌及小說;一件韓國產品也沒有帶的我,卻因為身上唯一的一份公共衛生研究論文影印本,被關員問話,「Magazine?」「It’s research paper, reading material.」 擾攘了幾句,由負責接待我們的人以朝鮮語解釋一下這不是書刊,就沒事了。
經過科學家之路、主體思想塔等,汽車駛進羊角島國際飯店──我和智誠在平壤的首天活動範圍。我們吃晚飯、逛書店,在酒店範圍內尋幽探秘。跟往常一樣,接待單位務求每位來訪者認識國家的先進及領袖的豐功偉績:兩名代表盡忠職守地帶我們乘搭平壤鐵路(雖然僅止於來往榮光至復興站);在萬壽台已故領袖金日成和金正日銅像前鞠躬,左方是比巴黎凱旋門更高的平壤凱旋門,右方是只供記者居住的住宅區,還有興建中的教授之路及區域。代表表示,由於近月暴雨洪水引發的災情嚴峻,資源要先投放於救災上,工程因此暫停。
我們也被安排到訪已故領袖金日成和金正日陵寢所在的錦綉山太陽宮。在這片朝鮮的「朝聖地」,穿州過省而來、穿上素色衣服或民俗服的民眾,排成長長的人龍,肅立在緩緩前進的自動運輸帶上,到兩位保存完好的領袖遺體前鞠躬。一些婦女在參觀永生廳及領袖曾乘坐的專列車廂、客船和電動車後,按捺不住悲哀,在容納不下微塵的展廳內嚎哭起來。在太陽宮裡講解員就如我們看到的北韓新聞報道員,一貫竭斯底里地向青少年講述領袖的生平。
在國際科技圖書展上,朝鮮官員表示,國家非常著重文化、藝術及科技的培育,積極舉辦電影展(在書展前完結)、航天科技展(同期進行)、書展、畫展等。場內最受歡迎的書籍乃慈善機構捐贈的美式小說,其次為中文工具書。書展完結後書本內文會被逐一掃描,貯存於圖書館的資料庫,人民可申請在圖書館內閱讀;為方便要先睹為快的人民,場內設即場登記:書籍一旦被上載資料庫,可優先閱讀,吸引了數十人登記。參觀者可能知道不准拿走場內書刊和簡介,他們只駐足在攤位範圍內閱讀;即使沒有人看守的攤位,閱讀過的書本亦被放置得整齊有序。
在同一處名為「平壤科學技術殿堂」的龐大未來風格建築物內,40位當地官員也出席了為他們舉辦的培訓。由於主題環繞氣候變化、備災和災害應變能力,跟他們農業、水產、公共衛生等背景密切相關,他們貫注的眼神和在筆記簿記重點的動作是相當一致的。檢視CCOUC救援包時,他們細看每件必需品並摘下特徵,並與旁邊同事討論細節。問答環節及小休期間,他們也踴躍發問,特別表達希望多學習技術,增強國家面對天災的應變能力。
回想以往在不少或窮困的或富庶的地方推廣CCOUC救援包,我未曾經歷過像今次受眾對箇中物品的一絲不苟,以及人民對救援技術的渴求。當地接待代表呷著朝鮮燒酒,感謝團隊讓一天的培訓順利完成;然後介紹最後送上的傳統美食──平壤冷麵:如平壤人民每天至少吃一碗冷麵,以及蕎麥麵條和雞蛋的營養價值,並叮囑我們要把湯喝光。六日五夜的行程,就以百般滋味的冷麵作結……
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由英國牛津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於2011年4月合作成立,是一所設於中大醫學院的非營利研究所,致力進行與大中華和亞太地區災害與人道救援有關的研究、培訓和知識轉移。2016年9月23日至28日,中大醫學院副院長胡志遠教授和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所長陳英凝教授帶領的七人代表團到訪朝鮮首都平壤,進行醫學和災害管理的交流及培訓,並把團隊在平壤國際科技圖書展中展出的700多本圖書捐贈當地政府和醫療學術機構,以促進相關知識的轉移,提高該國備災和災害應變的能力。
有關是次朝鮮學術交流與培訓:http://ccouc.org/academic-exchange-and-capacity-building-in-democratic-people-s-republic-of-korea
有關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ccou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