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鑰機 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學生事務) 1982年傳播學哲學碩士畢業
中大為何在1965年率先在香港開辦新聞系?這個學系如何發展起來?有甚麼特點?當年所聘請的敎師來自哪裏?受到甚麼影響?這些歷史上的問題應該要了解一下,從而鑑古知今。
張丕介乃新亞書院創辦人之一,是經濟學者,他在新聞系創立的頭兩年兼任系主任,之後就交由魏大公接棒。魏大公在新聞系服務了22年,其中6年擔任系主任。在這10多年間,有14位訪問學者,他們來自外地,多停留1至2年,接力在中大作短暫敎學。
余也魯曾於1966-68年在中大新聞系擔任兼職,其後在浸會書院開創傳理系並當上系主任。到了1974年,他被中大挖角,在新聞系出任講座教授和系主任,至1982年退休。在他任內,「新聞學系」易名為「新聞與傳播學系」,由2年制變成4年制,加添了廣播、廣告和公關課程。黃維忠是唯一的香港人,是本系畢業生,在美國學成後回來,於1976年起任教了10多年。
傳播學大師Wilbur Schramm(宣偉伯,大陸譯作施拉姆)應其學生余也魯的邀請,於1977年到中大出任胡文虎傳播講座教授,並協助開辦香港首個傳播學碩士課程。他原本打算來3年,可惜只逗留了1年便返美。後來他和余也魯在1982年到大陸幾個城市作旋風式訪問,為傳播學日後在中國的發展埋下種子。
皇甫河旺、朱立、李金銓三位來自台灣,在美國留學後到中大新聞系任敎。他們停留了頗長時間。這些老師的學歷,反映了一些美國大學對中大新聞系的學術影響。在不同時期有6位畢業於密蘇里大學的老師,來自埃奧華大學有3位,密西根大學2位。除了密蘇里大學的影響外, 哥倫比亞大學的喻德基曾在1964年前來中大,對如何成立新聞系給了意見。他又於1968-69年在中大當訪問教授,並於1969-72年出任校外考試委員,這顯示了他的貢獻。這22位老師當中,有11位具博士學位。具碩士學位的有6位,只有學士學歷的5位,他們以教授新聞實務課程為主。兩類敎師各有所長,負責不同範疇。
系主任的任期可分為兩種,有些老師屬短期出任,包括張丕介、陳閩、John Mitchell、黃維忠。長期擔任系主任的包括魏大公、余也魯和朱立,他們對學系的發展有較大貢獻。到了近10多年,系主任的任期較為規範化,多是每人兩任共6年。
早年的校外考試委員3年一任,由1966年開始,依次有政治大學的曾虛白、哥倫比亞大學的喻德基、南洋大學的陳光澤、波士頓大學的沈承怡、夏威夷東西中心的朱謙、政治大學的徐佳士。他們都是著名的華人傳播學者,願意為中大出力提意見。
兼職老師方面,早期每年只得2至3位,其中外籍兼職老師有1至2人,直到1976年大量聘請,相信是和學系轉為4年制有關。也有由本系畢業後回校服務擔任兼職講師的校友,例如分別於1968和1970年畢業的梁天偉和鄧偉雄,他們在1976年回母校兼任。兼職老師當中也有些新聞傳播界的「猛人」,例如李宜培、張祺新、黃錫照、潘朝彥等。余也魯先在中大兼職,之後去浸會創辦傳理系,再回來中大一展所長。張國興也先於1971-72年在中大兼課,然後在浸會當傳理系主任多年,直至退休。到了今天,學院每年的兼職老師大約有60人。
1965年開始時只錄取了6名學生,他們在其他學系已修讀了兩年,到3年級才轉入新聞系。其實自1965至1976年,學生人數每年維持在6至11人之間,到了1977年入學人數增至14人,1987年37人,1997年67人,2007年77人,2017年120人(還有少量修讀雙學位的學生)。以上只是本科生的人數,還未計碩、博士生,現時每年收取近300人。這50多年來的快速發展,真是教人吃驚。
前幾屆的學生畢業後,於新聞傳播界及其他行業工作,包括1967年第一屆畢業的倫兆銘和莫圓莊,1968年畢業的梁天偉、俞肇熊、黃德貽,1969年畢業的吳明林、潘占達、王錫堯,1970年畢業的關越強、鄧偉雄、黃維忠等。他們均在所屬行業內甚有建樹,現時很多已在享受退休生活。
回到文首提出的一些問題,原來在1960年代香港未有正規的大學新聞敎育,香港大學以英文授課,並專注開辦傳統學術課程,於是剛成立的中大便成為開辦新聞系的理想地點。從2年制到後來的4年制,由只有報刊新聞擴展到廣播、廣告及公關課程,它和香港社會的發展變遷有密切關係。當年的中文報業對新聞人才需求甚殷,很期待中大創辦新聞系,特別是《華僑日報》和《星島日報》曾大力幫忙。
新聞系初創期的規模很小,師資難求,10多年後逐漸茁壯成長,老師和學生的人數大增。我們看到美國和台灣的影響,特別是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南伊利諾大學和台灣政治大學的學術影子,也有外間基金會的贊助支持。在創系的10多年,師資主要靠外援,仍未本地化。當中有幾個關鍵人物,發揮了重要作用,包括喻德基、魏大公、余也魯、Wilbur Schramm、朱立、李金銓等。
中大新聞系的定位是「學與術並重」,初創期不少老師具美國名校博士學位。新聞系1965年成立時,中大同時創立了群眾播導中心,以配合學系作研究和專業教育雙線發展。後來更培養了一些校友,當學系的敎研接班人,又輸送很多畢業生到新聞傳播界及其他行業。一直以來,外界對中大新傳學系/院的印象是很「學術」的。其實它一貫的宗旨是學問與專業技術都重要,一方面著重研究和加強學生的思考能力,另方面知識技能的培訓不可缺少,這樣兩條腿走路才能走得穩、走得快、走得遠。本文旨在為早年新聞系的情況留下一些記錄,自1980年代至今的發展,則要留待日後另文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