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生難求一導師──悼關越強師兄

蘇鑰機(1982年傳播學碩士畢業) 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學生事務)

今年5月11日有師兄在WhatsApp通知,我們的資深校友關越強先生離世,令我感到非常震驚和難過。他於我可說是亦師亦友,多年來大家一直保持聯絡,謹在此憶述和他交往的一些片段點滴,以作懷念和致敬。

新聞資深校友  畢生貢獻傳媒

關師兄是中大新聞系校友,畢業於1970年,是第四屆畢業生。他的洋名是Alex,同事暱稱他「老關」。他大半生都在傳媒行業服務,畢業後先在公關和廣告公司任職, 1975年加入TVB,曾任市場部、節目部和行政部的要職。後來他又被邀加入亞洲電視出任節目總監,帶領亞視改革復興。

Alex和友人創辦了聯匯傳訊有限公司,又曾擔任文化傳訊總經理,在報紙、雜誌和漫畫方面都有建樹。他也在和記有線電視 、東方報業集團和快報集團出任要職。近年Alex走進中國市場,曾為中央電視台籌辦新頻道,協助內地企業現代化,及聯繫外資投資於內地基建、電訊及房產業務。

心念新聞學系  行動連繫新亞

師兄雖然自新聞系畢業已有數十年,但他對學系和新亞書院都情深誼長。他一直記掛新聞系的發展,與我不時談及早年學系的情況。2010年他的老師李宜培逝世,Alex還特別寫了一篇文筆佳、感情深的悼念文章,在新傳《校友通訊》刊出。他對新聞系創立的背景有精闢分析,指出學系、書院和中大當年的發展,是和美國的參與及世界局勢分不開的。

差不多20年前,他介紹我和一些早年畢業的師兄姐認識,讓我參加他們的晚餐聚會,大家輕鬆暢談世局人生及傳媒人事。Alex扮演重要的橋樑角色,將資深校友和學院連繫起來。2005年學院慶祝成立40周年,他組織了多位校友回到新亞錢穆圖書館的麗典室,大家一同懷緬過去,細說歷史趣事,為學院的過去補白。

他近年經常組織新亞早年不同學系的校友,走遍大江南北,深度了解中華文化歷史,並於2014及2015年往蘇州晉謁錢穆先生墓,又數度撰文於《新亞生活》。新亞書院院長黃乃正敎授知悉Alex離世,特函其家人表達哀思,並肯定他對書院的參與和貢獻。Alex關懷國家,熱愛香港,他的宏觀分析以中美關係為主軸,在世界縱橫交錯的關係中探討國事港情。

關越強(左一)在新亞圖書館麗典室和校友暢談讀書往事。
和1969年畢業校友王錫堯夫婦合影。

TVB首度結緣  師兄聘用「關照」

我是在1982年夏天認識Alex,當時我剛在中大新傳系唸完碩士課程。有老師介紹去TVB市場研究部見工,經理是關越強先生。當時TVB是「神級」的傳播機構,而且主管是位新傳系的師兄,我自然很想加入,於是Alex就成為我工作上的第一位老闆。

TVB市場研究部位於銅鑼灣禮頓中心,部門有十餘人。我的工作是分析收視數據,和了解電視觀眾的行為喜好。我負責撰寫每周的中文收視報告,供TVB廣告客戶參考。Alex要求嚴格,但他沒有說明如何才算是好文章。他表示看問題要有framework,寫文章要有flair。聽來很有道理,但真不知如何去做!我寫報告時經常患得患失,像面臨每周考試,勉強過關後鬆一口氣,但仍不明所以。

我留意到Alex每天看的報紙,包括《南華早報》、《東方日報》和《大公報》。看《南華早報》是要了解港府及西方的思路,《東方日報》就是看本地民情,而《大公報》則反映中國的立場看法。這個framework對我很有啟發。

在TVB經過大半年,某日Alex召我入他的房間,兩人詳談。他想將我和個別同事組成小團隊,大家共同打拚。我獲得「關照」,受寵若驚,感謝他的提攜賞識,但自己打算去美國讀博士課程,不會留在TVB太久。他沒有不高興,反而給我一些意見。

和一眾校友不時聚會談天。

幫忙赴美深造  共遊Amish社區

我在TVB工作了一年之後,按計劃去了美國讀書。Alex知道我經濟拮据,於是主動提出,每年TVB給我retainer fee,讓我在美國有空時找些書籍資料作為回報,而且由1984至1986年的暑假,都聘請我回港做暑期工。

1984年的暑假,TVB的劇集錄影帶在北美洲大受歡迎,公司希望知道該地主要華人市場的情況,於是派我到洛杉磯、三藩市、紐約、多倫多和溫哥華五個城市,透過收集人口數據和用電話訪問,了解當地華人的收視習慣。對我來說這是個絕佳的學習機會。Alex還特別為我爭取到從香港來回美國的商務機票,這本應只屬TVB高層員工的待遇,小職員能乘坐747客機的頂層,真不知如何感謝他。在加州做電話調查時,師兄短暫過來領軍。我從旁觀察他如何聘請和評估臨時員工,令我學懂要觀人於微,從小看大,這令我終身受用。

我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讀書時,TVB正要處理電視牌照續期事宜,公司需要馬上知道美國相關資料和法例,Alex叫我盡速找資料及發回公司。我找到資料後,跑去電報局將資料傳回香港給他。八十年代中當然沒有互聯網,就連傳真機也未普及,空郵速度又不夠快,於是令我有機會使用電報這種當時算是快速但其實古老的科技,這也是一種特別體驗。

Alex以前說過,過一段時間要到美國等地走走,以了解外間情況。我在美國時,他出差路經費城,來我住處停留了兩三天。我帶他遊覽古老的校園,看看這所由Benjamin Franklin創立的大學,又和他驅車到費城郊外位於Lancaster的Amish社區。Amish是從歐洲來到美國的早期移民,他們遵從古舊傳統,不和現代城市人來往,甚至拒絕使用汽車和電力,過着簡單務農生活。這次和師兄相聚,縮短了大家的距離,加深了彼此的情誼。

2005年12月,關越強(中)、蘇鑰機和李月蓮在珠海橫琴留影。

大約在TVB最後一年當暑期工時,有天Alex召集部門所有員工開會,並宣布他將轉到廣播道總台,擔任另一個職位。在會上他忽然眼泛淚光,不能自已,平時深不可測的威武大漢,這時真情流露,一眾同事都不知如何反應。回想此時刻,Alex正踏上事業發展的另一階段。他胸有謀略,知道自己的方向。 鐵漢柔情,性格內斂的他,淚水反映了對工作的投入,對同事的感情。這個場景令人難忘,至今仍歷歷在目。

提點穿衣打扮  再度徵召打拚

Alex不單是我的師兄,他對我如子侄般愛護。當時我剛出來社會工作,之前習慣了中大的簡樸宿舍生活。在銅鑼灣上班,每天都要穿恤衫西褲和打領呔,覺得有些不習慣。當時自己獨居旺角,沒有好好燙衣服,Alex於是私下提醒,叫我上班時要燙衫及注意儀容,令我十分感激。

到了八十年代末,他被邀到亞洲電視大展拳腳,並開始招兵買馬。我回到中大新傳系任教不久,他叫我轉到亞視做station manager。我告訴他自己還是喜歡留在學校,而且當時香港傳播學界人丁單薄,而業界已有很多人才,少我一個不是問題。

十多年前得到鄭麗敏師姐的提示,我誠邀Alex為中大新傳學院開一門分析傳媒與社會的課,可惜當時他實在沒法抽空。之後被樹仁新聞系主任梁天偉師兄捷足先登,Alex去了樹仁開課。時機不合,只嘆奈何,樹仁學生之得是中大學生之失。

時評中美世局  亦狂亦俠「越強」

前數年,Alex定期用電郵發放他對時局的評論,給他的家人和一些友好,我有幸被包括在內。大家對事情的看法未必完全相同,但他言之有據,觀點很有參考價值。他喜歡閱讀,古今中外的政經歷史、文化哲學都有涉獵,所以他學識深廣,這充分反映在他的時評當中。

去年10月和眾師兄晚膳,是最後一次見到Alex了。今年3月我在《新傳校友通訊》寫了一篇題為<中大新聞系早年教師點將錄>的文章,在3月13日傳給他看。他翌日回覆說:「看了,有些更正。明早再發給你參考。」這時他可能已經發病,也是我最後一次聽到他的音訊,可惜文章之後未知應如何更正。

Alex給我的印象是「鋼與絲」的有機結合,令他變得「越強」。在喪禮中其家人派發一本懷念他的小冊子,在封面扉頁印有清代詩人龔自珍的詩,相信是Alex生前喜愛的。其中一句「亦狂亦俠亦溫文」,我覺得是師兄的寫照。他思路開闊(亦狂),行為仗義(亦俠),待人和煦(亦溫文)。可惜以後再也聽不到他的真知灼見,他的情誼只能長存心中。年輕時幸運地獲得幾位良師益友大力扶持,Alex無疑是我重要的人生導師,我心中感激但無以為報,只好藉此文聊表寸心。

懷念關越強小冊子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