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舊張佬人自白:《胡‧說樓市》如何組成?

胡國威(2003年本科畢業)
《胡‧說樓市》聯合創辦人 前有線財經主播及《樓盤傳真》主持

「我可以喺呢行做幾耐?」相信這個是每個香港新聞工作者都曾經問過的問題,看著舊東家(有線)大地震、報業員工被逼放無薪假,聽著行家報憂時都無不感到唏噓,明明香港存在著很多有抱負、周身刀的新聞工作者,為何生存空間卻不斷被壓縮?張佬人的未來是如何?

在新聞行業工作接近廿載,由最初進入報業工作,到中期轉入電視台報道新聞,一直都認為可以如一眾前輩般在這裡貢獻到工作生涯的最後一刻,豈料數年前電視台陷入財困、易手後,我才發覺,原來沒有一樣事情是永恆。

猶記得當日跟兩名拍檔都曾經想過,香港傳媒這個行業會如何發展,一直都知道行業正不斷萎縮,當年高薪挖角人才的光景已不復見,只是沒有想到改變來得這麼突然,當收到舊東家易手的消息,我們都一致認為:正在改變的不單單是傳媒生態,更需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然後我們嘗試建立社交專頁,摸著石頭過河,經歷一段長時間零收入的日子,到現在擁有自己的網站,總算能夠勉強餬口,雖然跑道轉換了,但我們的初心也不變:建立最全面的地產新聞平台。

這是我們的工作室,我們平日就在這裡度故仔。

建立自己平台的短短數年,我們要學習的東西卻不比過去十多年少,如要由零開始學習拍攝、剪片、處理會計事務、捉摸互聯網的生態、安排內容的分佈,三人分析多角,雖則忙碌,但更貼地明白觀眾所需,亦明白除了要揭示問題所在之外,還要為受眾提供解決方案。

還記得很多人都問我們,離開了傳統媒體,大小事務都一腳踢,資源限制下,故仔的質素會否要妥協?無可否認是對的,有限資源下,我們沒有車隊、沒有高級拍攝器材,而且外出採訪時,也會受到白眼,曾有公司認為我們的影響力微不足道,但由傳統的單向傳播,轉向自媒體的雙向傳播,換來的是更忠實的讀者作為我們的後盾,撇開大台包袱後,我們可以更創新的手法報道地產資訊,包括結合航拍、動畫、實測來察看新盤的環境,告訴讀者樓書與發展商沒有主動披露的陷阱,到頭來換到的是更多。

疫情影響下,港人更多留家工作,接受資訊的習慣亦加速改變,相信資訊碎片化將仍然是大趨勢。我們相信專業的記者仍有發光發熱的空間,而張佬人過去的訓練,讓我們成為一個很好的說書人,這正是身處大時代的優勢。

這是我們《胡‧說樓市》的網站,歡迎各位校友跟我們交流!

https://www.wuchatprop.com.hk/

(《胡‧說樓市》網站,於2020年4月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