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余卓希同學
本院助理教授陳志敏研究警察臉書專頁,透過分析近半年的數據,發現網民在專頁的留言內容和取態上,都出現了變化。這發現將於聖地牙哥舉行的一個學術會議上發表。
2015年10月,香港警察設立臉書專頁,引起陳志敏教授的興趣,他希望觀察網民對專頁的反應,從開設專頁首天起便進行追蹤,並以此作為研究題目。
研究由專頁開設首天開始,維持約半年至2016年3月,期間每天利用Netvizz和Facepager兩個工具,收集專頁資訊和網民回應。在二百多個帖子中,陳志敏選取了其中十個屬於警方聲明的帖子,作深入研究。
陳志敏發現,專頁設立初期,網民留言大多與七警案有關,要求警方拘捕七名警員。其中在專頁設立首天的第二個帖子,網民的回應最為熱烈,而「七警」和「黑警」的字眼就分別出現逾三千及一萬二千次。陳志敏又發現,有不少網民留言投訴警方刪除他們的負面留言,其中「刪」一字更出現近六千次。
不過,警方在2016年2月旺角騷亂發生後刊出的數個聲明帖子中,網民的反應跟以往有所改變。網民留言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字詞是「暴徒」;而以往經常出現的「七警」和「黑警」,出現次數則大幅減少。此外,留言內容也較以往正面及溫和,其中獲最多讚好的留言,是感謝警員在旺角騷亂期間緊守崗位,並要求警方拘捕和控告示威者。
陳志敏也分析了在十個帖子中的留言或讚好的網民,發現只有很少網民同時在專頁成立初期和旺角騷亂後的帖子中留言或讚好,每個帖子的留言中,大部分都是來自新一批網民,不同帖子之間的網民重疊度很低。陳志敏估計,部分網民留言只為發洩情緒,之後就沒有興趣再批評,另一個可能是他們被專頁管理員封鎖,因此才出現留言網民來源分散的現象。
另一方面,陳志敏又分析了網民在回應中分享的影片連結。他發現,最多網民分享的三條連結,都是來自傳統媒體,而分享網絡媒體報道的則較少。內容方面,首兩條連結分別是七警襲擊曾健超,以及警方在佔領行動中清場的片段。陳志敏指,由於在臉書分享影片時,系統會自動製作縮圖預覽效果,可佔用較多空間,因此更能吸引網民的注意。
陳志敏又表示,這是他首次利用大數據進行分析的研究,做法與傳統的學術研究稍有不同。在傳統學術研究,學者會先定下假設和適用的傳播理論;但使用大數據,往往會在收集和分析數據後,才尋找數據之間的關聯和相關的理論。他表示,外國也有學者以大數據分析網民在社交網站twitter上的行為,相信日後會有更多研究以這種方式進行。
陳志敏現時在本院任教傳播研究方法和新媒體內容創作兩科。
Netvizz和Facepager是收集臉書數據的工具。用戶利用這些工具,可以收集到指定臉書專頁發布的帖子、每個帖子的留言內容、讚好和分享次數,也能看到網民給予的不同表情。用戶只需定期收集專頁的數據,便能比較專頁在不同時期的讚好人數,也能觀察到帖子的接觸人數和網民留言的變化。不過,這兩個工具只能用於公開的臉書專頁,不能使用在個人的臉書用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