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arsity報道變身DSE英文科閱讀卷

撰文:陳浩謙 Thomas Chan ( 2016年本科畢業 )  英文報章港聞記者

執筆之時,正值文憑試歷史考卷題目涉及爭議的風波。記憶中,近年從未試過在公開試出現如此大規模爭議,雖然社會上有不同看法,但不少學界的受訪者都說,期望仍能以照顧考生利益為重。作為第一屆文憑試考生,轉眼間八年過去,由當年中六決心入讀新聞系的熱血男生,到現時踏足社會已近四年,走在新聞前線跟進事件,感受尤深。

今屆文憑試波折重重,除了試題爭議,在疫情下考試也是DSE開考以來首次。戴上口罩應試,相信不少人懷著戰戰兢兢的心情,有人擔心感染風險,在開考初段還可能擔心考試會不會中途腰斬等。

當天若不是負責採訪文憑試英文閱讀卷考試,令我有機會在試後細閱題目,也未必會很快留意到原來其中一份看似「熟口熟面」的閱讀材料,竟是我和幾位同學在2014年為Varsity合力撰寫、一篇關於風箏在香港古今發展的文章!文章題為The Grounding of Hong Kong’s Kites。

當下除第一時間通知遠在英國的老師陳婉雯,也通知了當年的同學:然而大家的反應首先是不相信,然後是表示「shock」,也回想起當年的點滴。

那是一篇Photo Feature,四個Year Two初試啼聲的記者,剛進入英文新聞第二個學期。當年還是沒太多門路下,透過電郵接觸不同受訪者,摸著石頭過河,一步一步找資料、尋方向。記得幾個同學還一起去造風箏,又去了大尾篤與受訪者放風箏,聽著受訪者說風箏的歷史和轉變,實在眼界大開。

數著數著,原來當時的記者編輯總編輯,加起來共六、七人,至今還有大約三人在新聞界,比例上也可能還算是多了。

還記得老師陳婉雯在課堂上曾說,做Varsity的報道有兩、三星期時間,不少師兄師姐踏足社會後都說,比起做daily news的步伐是一種「luxury」。到後來自己在報章工作,也真的覺得時間每天愈來愈不夠用,回看讀書期間的報道,不禁想,由以前「雕花」似的花上大量時間希望寫出好的報道,到現時兩、三小時交稿已成為家常便飯,只能說時光不復再。

因為這篇在文憑試中出現的Varsity報道,也收到不少行家朋友「關心」。幾年前,傳媒總喜歡找考題篇章的作者試做試卷題目,有人問我懂不懂做?幸好不少考生當天都表示英文閱讀篇章淺白易明,希望沒有令考生留下壞印象,不太「失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