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安妮(2020年本科畢業)
《明報》攝影記者、香港攝影記者協會執委
傳媒行業數年間歷經巨變,有人被逼離場,有人失望遠走,留下來的人互吐苦水,相濡以沫。過往香港記者協會、香港攝影記者協會等傳媒工會一直為前線記者發聲,提供支援。記協近年面對高壓,攝記協亦難免為「被觀察」的名單之一。可幸的是,以言或可入罪,而一張相片,讀者卻可各自解讀。我想,只要攝記協繼續維持會員福利、帶領公眾認識新聞攝影,基本上不會誤觸紅線。
但在氣氛低迷的時代,又有多少人願意擔起此責任?《前線焦點》新聞攝影比賽是本會年度活動,目的為促進行家之間的交流,肯定他們的工作,也讓大眾認識新聞攝影。反修例運動爆發前,攝記協一直在一所大學舉辦得獎作品展覽,但這時代,要找場地已成頭號難題,就算是私人場地,又有多少願意借出以展示可能被視為「敏感」的新聞圖片?
協會當初想過在幾間獨立書店舉辦「衛星展覽」,每間展出一至兩組得獎作品,順道互相宣傳。然而,書店的空間不像大學般寬敞,在有限的地方放置作品或影響觀賞體驗,場地問題幾乎令執委們放棄舉辦展覽。但我想,我們未來能否再舉辦比賽也成疑,實在不甘因此放棄展覽,於是提出借用其他專門做展覽的場地。孤掌難鳴,可幸協會副主席拋下一句:「你搵到嘅話,我就陪你癲。」
辦展覽一般要提早半年籌備,而我的限期只有兩個月,時間非常緊迫。我詢問了一些展覽場地,卻都沒有一月的空檔,而深水埗「合舍」的負責人則已讀不回,我本「打定輸數」,負責人卻在一天後說因為看世界盃忘記回覆我,而且剛好一月有空檔讓我們舉辦展覽。其後展覽反應熱烈,更延長兩星期,足足展出一整個月,在此非常感謝合舍伸出援手和支持,令展覽順利誕生。
說實話,攝記協執委們都對市民的反應始料不及,由於場地位置便利,人流甚至比過往更多,我們亦因而再舉辦分享會,讓公眾可以面對面與評判、得獎者交流,一同探討大時代下的新聞攝影。是次展覽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身穿校服、住南丫島的中學生,他千里迢迢獨自來深水埗,認真觀賞每一張相片,更跪下來觀賞視線水平較低的作品,讓我不禁慨嘆:原來仍有中學生關心兩年前的香港,他是否曾經歷過一些令他不敢忘記的事?看到他跪下來觀賞作品的照片,我一是感動,二是慶幸自己堅持舉辦展覽,也許是給予行業一份力量,或者是為我城留下紀錄,提醒人們過往發生的事,用影像撼動人心。 我不知道將來會否再有《前線焦點》比賽,不知道會否再有展覽,但在2023年,有一班留下來的人仍在努力為香港留下歷史的紀錄,希望善忘的香港人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