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歸檔: 學院消息

布拉格維也納培訓團

2014年12月10至21日,本院譚蕙芸老師及梁雪怡女士帶領18位修課式碩士研究生赴布拉格和維也納參加一系列的媒體工作坊、講座、考察等活動,並與當地學界、業界人士進行交流,了解後共產主義國家的傳媒與社會的發展及挑戰。

第七屆學長計劃啟動禮暨聚餐

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與校友會合辦之2015年度第七屆學長計劃啟動禮暨聚餐於2014年11月29日晚上舉行,來自電台、電視台、創意媒體及公關等行業的學長聚首一堂,與學員分享人生經驗。

上海校友聚餐

黃懿慧教授於2014年11月23日到上海與當地校友聚餐。當晚共有17名企業傳播社會科學碩士課程的校友出席,他們交換彼此近況,共度一個愉快的晚上。

新媒體中的言論自由 徐洛文教授專訪

徐樂文教授形容,大學教學研究與擔任Google公司的前線工作,猶如「識食」同「識煮」的關係。不論在大學任教,還是較早時在美國修讀博士課程期間,他主要研究互聯網、新媒體的全球化政策,當時的論文大多從批判角度入手,是「評價菜式」。但加入Google工作,他便要「親自下廚」,通過游說工作,改變一國政策。

新傳的台灣老師 羅文輝教授專訪

正式任教中大新傳學院之前,羅文輝教授曾在中大擔任客座教師兩次。第一次在1989年,他說:「第一次是一個偶然的機會,由政大老師推薦,在中大任教半年,那時候已經很喜歡中大的環境。以後又和中大的老師合作,進行兩岸三地新聞工作者的比較研究。」到2003年,中大新傳學院又再邀請羅教授擔任訪問學人,參與半年的教研工作。

新傳的台灣老師 黃懿慧教授專訪

黃懿慧教授的研究領域為傳播與溝通管理、公共關係管理、危機管理、衝突與談判,以及跨文化關係研究等。她在大學本科唸的並非傳播或新聞,而是英文系,但到大四的時候就決定研究公關:「研究公關只因兩個字:好玩,公關研究與整個社會脈搏緊緊扣連在一起,不過公關研究的挑戰與日俱增,原來的公關理論在新環境可能受到挑戰,例如西方的理論去到中國,它們的預測力或解釋力變得相當有限。」

新傳的台灣老師 陳萱庭助理教授專訪

陳萱庭教授從事政治傳播與新媒體的研究,從她的經歷或許找到跑新聞與做研究的相似之處。「我對人很有興趣,尤其是媒體如何影響人,或是人如何選擇訊息。我們不只是被動接受訊息,而是主動選擇訊息。我現在研究『選擇性接受』,人也許不太願意接觸跟我們意見相反的訊息,而多接觸意見相近的,我正是研究人們基於甚麼原因選擇訊息。如果我們只聽一方之言,態度或許變得極端。如果我們可以聽取別人的意見,對於公民社會有一定幫助。」

校園學報新聞獎  Varsity榮獲多個獎項

本院的同學在2013-14校園學報新聞獎贏得多個獎項,其中Varsity是大贏家,奪十七個獎,大學線奪六個獎,總共二十三個獎,獎金總值六萬一千元。

本院本科生勇奪「2014 TVB 大專紀實短片比賽」優異獎

本院四位三年級本科生及一位副修生於「2014 TVB 大專紀實短片比賽」中勇奪優異獎,短片主題是「我們去奧運」。得獎者分別是黃頴恩、黃翠儀、鄭佳麗、吳煒豪及徐凱鳴同學。所有得獎作品已於九月二十一及二十八日,於無綫電視翡翠台特別節目中播出。

本院與湯森路透基金會合作舉辦 「編輯判斷工作坊」

本院與湯森路透基金會(Thomson Reuters Foundation)合辦的「編輯判斷工作坊」(Editorial Judgment Training Programme) 將於2014 年11 月24 日至28 日假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人文館舉行。

傳人對話

學院於八月及九月舉行了兩場「傳人對話」,邀請了張志忠先生與徐佩侃先生分别就 「在中國構建華特迪士尼公司,打造迪士尼品牌」 與「講古佬講廣告」 講題上分享他們獨特的見解。

研討空間

Monday.come講題包括:
民主回歸與一國兩制的出路
從伊波拉前線看國際社會的冷待
抗命與頑鬥

陳韜文教授當選國際傳播學會院士

陳韜文教授日前當選國際傳播學會院士(ICA Fellow),授獎儀式於2014年5月24日在美國西雅圖國際傳播學會年會上舉行。國際傳播學會是全球最具聲望的傳播學者組織,僅有極少數為傳播學研究作出卓越貢獻的學者獲選院士。陳韜文教授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人傳播學者。這不僅是陳教授個人的學術榮譽,亦是全球華人傳播學史上里程碑式的成就。

舊文章 «

» 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