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歸檔: 2020_3月

Varsity及《大學線》同學在「2019校園學報新聞獎」橫掃21獎

本院本科生在「2019校園學報新聞獎」中贏得多個獎項,其中Varsity是大贏家,奪14個獎,包括「最佳新聞寫作」及「最佳新聞特寫」;《大學線》奪七獎,包括「最佳校園新聞報道」及「最佳科技新聞報道」,兩學報共奪得21個獎項,獎金總值二萬四千元。

《大學線》奪Mind HK新聞獎

由關顧精神病患者基金會「Mind Hong Kong」舉辦的「Mind HK Media Awards 2019」(Mind HK新聞獎),頒獎禮在2020年1月14日舉行。《大學線》同學在學生記者組別奪雙冠軍。

第九屆中大新聞獎結果公布

由中大新傳校友會主辦的第九屆「中大新聞獎」早前公布結果。今屆一共有171份作品參賽,刷新了歷年紀錄。得獎作品由十九位資深傳媒人及學者選出,當中有9位得獎者為中大新傳校友。

「中大新聞獎」講座系列

第九屆「中大新聞獎」於2019年10月舉辦兩場公開講座,邀請了多位傳播界人士深入剖析社會熱話,一共吸引了近五百位公眾人士到場。

蘇鑰機 中大新聞系早年教師點將錄

早年所聘老師的資料,可在《新亞書院概況》、《新亞生活雙周刊》、《香港中文大學概況》、中大早年的《校長報告書》、《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50周年特刊》等文獻中找到,包括專任和兼職教師名單,他們的任職年份、學歷等。從附表可見,由1965至1978年,共有22位全職老師,當中包括8名外國人, 14名華人。華人當中10位有台灣背景,3位來自大陸,香港只得1位。早年的敎研力量以外國人和台灣學者為主。

林秋霞 教育暖實力 體驗「逆」轉的力量

一年一度備受國際關注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最新的研究結果於去年12月出爐。當中有關學生「抗逆力」這一環,亞洲地區的學生,包括香港、澳門、台灣及日本等地,皆有一個共同害怕的項目:「失敗」。

施蔚藍 中年迷惘:由公關變身家長教練

「父母只有被責備,而無接受訓練的機會」 《父母効能訓練》(湯瑪斯.高登博士著) 道出了我的心聲。 今次投稿目的是讓已為人父母的校友知道「做父母要受訓」,也分享我從公關走去做家長教練的歷程。

范傑揮 從記者到小說作者 走創作言志之路

畢業後做了記者十年,有機會轉行,在立法會秘書處當了六年新聞主任,之後在其他法定機構的傳訊崗位,公關公司的時事及政治游說公關等等,走過畢業後的二十多年。

【新傳55周年院慶系列學術活動】Forensic Architecture「建構公眾真相」研討會

2019年12月18日,本院舉辦題為「建構公眾真相:媒介、公共空間和公共健康」 (Architecture of Public Truth: In Media, Public Space, Public Health) 的研討會,邀請國際知名組織Forensic Architecture主任Eyal Weizman教授及副主任Christina Varvia女士做主題演講並展示他們的調查案例。

【新傳55周年院慶系列學術活動】「中華傳播研究的傳承與創新」國際學術會議

本院於2020年1月18日舉辦了「中華傳播研究的傳承與創新」學術研討會。會議邀請了陳韜文、祝建華、趙月枝、張國良、羅文輝等華文傳播學界的領軍人物做主題演講,同時亦面向華語傳播學者公開徵稿,邀請了來自兩岸三地的八位華人學者討論華文傳播學中特定研究領域的發展、現狀和未來。

【新傳55周年院慶系列學術活動】 「性別與傳媒」工作坊

本院「中華傳媒與比較傳播研究中心」(C研中心)於2020年1月主辦了第十三屆傳播學訪問學者計劃及「性別與傳媒」工作坊。本屆工作坊由邱林川教授擔任常務召集人、廖雪婷教授擔任專題召集人,共有來自兩岸三地的十位學者參加並報告論文,就大中華地區性別與傳媒的相關議題展開熱烈討論。

修課式碩士課程畢業班拍照日

修課式碩士課程2018-2019年度畢業班於2019年11月8日在新亞書院圓形廣場舉行了拍照日。超過200名老師、應屆畢業生及來賓應邀出席,並在這特別日子一起回憶美好往事,度過了難忘的一天。

2019「傳人對話」講座系列 – 何顯漢

新聞與傳播學院傳播碩士課程於2019年11月1日舉行了「傳人對話」講座,香港李奥貝納廣告公司前執行創作總監—何顯漢先生以「文宣攻略—從世界大戰移師到社運前線」為主題,與公眾分享他的獨特見解。當天有超過100位學生、職員、校友及普羅大眾出席講座,並在問答環節中踴躍發問,與演講者進行了深度交流。

» 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