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淑麗(07年畢業,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政策倡議專員)(特約記者:李凱怡)
「有很多東西都很好,例如沒有人說保育不好,沒有人說減碳排放不好,但這些好的政策,可以如何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和認同,最後真的可以作出改變呢?中間就會有人做一些游說的工作。」潘淑麗畢業後投身報業,成為政治記者;在前線跑了幾年,又在政黨工作了一段時間, 發現香港缺乏長遠的政策研究,兩年前遠赴英國雪菲爾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修讀碩士,主修國際政策,回港後加入世界自然基金會,成為政策倡議專員。
莊曉陽(2001本科畢業)
剛過去的四月,太太要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及加州柏克萊大學藝術館工幹。我也趁機會赴美,她做學術研究,我享受一個跑步假期,參加東岸的波士頓馬拉松及西岸的加州Big Sur馬拉松。出發前的一個多月,我在Facebook問了一句:「Any friend living or working at New York?」等一會後已有人留言,留言者是同屆的同學Tom Ho。若不是她留言,我還不知道她已到了紐約工作!
李偉圖(01年本科畢業,Waitography Studio 創辦人)
我相信一個城市的樹木,除了有降溫、淨化空氣、防止水土流失等功能,還盛載著一個城市的回憶,背後理應有更深層的歷史意義,以及與當地居民或生物的連繫。我們常因發展而隨意砍伐樹木,除了以樹林為家的一眾生物頓失依靠,我們的回憶也被連根拔起,於是便興起拍照的念頭,希望展示城市和樹木共生的可能。
來自廣西的李淼(2011年本科畢業,14年哲學碩士畢業),現於港鐵公司事務部工作。
他的論文《Pluralistic Ignorance in Sino-Hong Kong Conflicts: The Perception of Chinese Mainland People Living in Hong Kong》,榮獲2014年度「美國新聞與大眾傳播教育協會」(AEJMC)最佳學生論文獎 (Minorities and Communication Division)。